处暑后,建议:吃2样,喝2样,做2事,润燥生津,开胃健脾好过秋
发布时间:2025-08-24 08:29 浏览量:4
“处暑已至,夏末秋初,天地转凉,养生正当时”。今日是处暑节气的第一天,很多人想当然,认为处暑来了之后,天气就不热了,但其实并非如此,绝大部分的地区,不会立马凉爽起来,不过昼夜温差扩大,倒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,尤其是出现下雨之后,天气不会那么的炎热,像在我们南方地区,此时仍然是高温天气占据主导,而且天空中湿度也比较大,体感会比较的闷热。
为啥会出现处暑后,还这么炎热的情况呢?其实主要还是受到副热带高压的一个影响,此时虽然有些南退,但是在南方地区却维持的稳定,这就会导致持续的高温天气,再加上,南方地表热量积聚,加上空气湿度大,就容易形成“秋老虎”的天气现象。
面对天气的一个变化,我们在此时的吃饭问题,就是重中之重,处暑后,建议:吃2样,喝2样,做2事,润燥生津,开胃健脾好过秋。处暑结合天气的一个特点,我们应该多吃润肺健脾防秋燥的食物,同时还需要多吃清热、生津、养阴的食物。
再者说,经过一个夏天的“煎熬”,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食欲感不强,因此饮食上应选择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吃些什么比较合适?
处暑后,“吃2样”
第一样:清水鸭
鸭肉是整个处暑,都可以多吃的一种食物,它能够滋养补虚,还能清热健脾,关键是可以弥补夏天过度消耗的一个气血,祛除暑热带给身体的不良影响。农历七月的鸭子,正好是肥美的时候,可别错过了。
做法:鸭子清洗干净,剁成块,对其简单的焯水,然后捞出来,把它炒香,再放入砂锅中,准备一点姜片,然后再搭配一点菌菇,或者是搭配一点豆制品,炖好之后,来点盐,润燥又补身。
第二样:苋菜
这个时候天气比较的干燥,我们还可以选择吃点苋菜,它可以起到清热生津、利尿祛湿的一个作用,而且富含大量的花青素,以及纤维素,能够帮助我们,很好的缓解秋燥给身体带来的不适。
做法:把苋菜清洗干净,放入盐搓一下,然后锅中放入猪油,加入蒜末,再倒入苋菜开始翻炒,把它炒软,来点盐和鸡粉就可以出锅了。
处暑后,“喝2样”
第一样:银耳羹
银耳被誉为“平民燕窝”,能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,是对付秋燥的能手。处暑后常喝银耳羹,有助于皮肤水润,还能很好的缓解嗓子舒服。
做法: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,加水慢炖。再加入苹果块、红枣、桂圆肉和冰糖继续炖煮,最后放入鲜百合稍煮即可。
第二样:鳝鱼粥
鳝鱼粥融合了鳝鱼的滋阴功效和粥品的温和滋补,适合处暑后调理脾胃。
做法:鳝鱼清洗干净,把它煸炒,放入盐已经酱油,调制好味道,白粥,提前熬煮好,然后再把鳝鱼放进去,开始进行熬煮,出锅之后,来点盐,就可以直接开吃了。
处暑后,“做2事”
第一件事:防秋燥伤人
处暑后空气湿度明显下降,秋燥现象逐渐显现。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银耳、百合、芝麻、蜂蜜等。这些食物不仅能缓解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等不适,还能增强肺部功能,预防呼吸道疾病。
第二件事:合理进补
经过漫长夏季,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尚未完全恢复。因此,不宜急于“贴秋膘”,食用过多高热量的肉食会增加肠胃负担,影响胃肠功能。我们在进补的时候,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清淡营养的食物,比如肉类就以虾还有鱼肉为主。
处暑后,北方凉爽来得早,南方则需警惕“秋老虎”。饮食上应该遵循“润燥健脾”的原则,多吃鸭肉、银耳等时令食材。老话说的好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处暑之后,顺应天时调整饮食起居,方能真正润燥生津,开胃健脾,安稳舒适地迎接金色的秋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