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七月初二,建议:1不洗,2不碰,3要吃,图个开头人顺事也顺

发布时间:2025-08-24 08:36  浏览量:3

诗云:“七月新秋风露早,渚莲尚拆庭梧老”。这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《秋蕊香》一词,描绘了初秋七月风露渐凉、池中莲蓬初结、庭院梧桐已显老态的景象,它也暗示着夏秋交替时节万物开始由盛转衰的自然规律。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,物候的一个变化。

今日是公历的2025年8月24日,农历七月初二。在传统民俗中,农历七月有着特殊的意义,它被视为“鬼月” ,而七月初二更被认为是 “开天门”的日子。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天地门户开启的信仰,与“鬼月”文化相关。

相传七月初一是“开地门”,让有家可归的祖先返回阳间;七月初二则是“开天门”,专为无主孤魂开放,使其得以在人间游荡。古人亦认为此日天神会下界巡查人间,因此民间会举行祭拜仪式,以求驱除孤魂野鬼,保佑家宅安宁。

当然这种说法,多少有些迷信色彩在里面,但其本质上传达的思想是好的,希望在这样的月份当中,家人安康,祖先能够庇佑。

这天除了是“开天门”的日子,同时还是祭祀圣母邑姜的日子,另外从干支历历法上,我们也可以看到,今天是甲申月乙丑日,按照老人的解释,乙丑日,日支坐财星,然日主力量偏弱而财星偏旺,整体需保持从容心态、树立自信。

那么在这样的日子当中,民间流传了什么传统和习俗呢?今日七月初二,建议:1不洗,2不碰,3要吃,图个好开头人顺事也顺!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具体指的是什么?

七月初二,“1不洗”

不洗冷水澡

即便天气依然炎热,尤其在“秋老虎”的余威下,也不要贪图一时凉爽去洗冷水澡。

经过夏季的消耗,人体阳气尚未完全恢复。冷水的突然刺激会导致毛孔骤然收缩,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反而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。从干支五行角度看,今日乙木之气偏弱,需温养呵护,避免寒湿邪气入侵。

建议用温水洗澡,既能保持清洁,又能促进血液循环,符合秋日收养之道。

七月初二,“2不碰”

不碰无主之物

老一辈常告诫,七月初二这天,不要捡拾地上的东西,尤其是别人遗落的物品。民间认为,这些无主之物可能带有晦气,随意捡拾恐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厄运。这既是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,也提醒我们要克制贪念,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勿起心动念。

不碰危险之水

今日要避免去陌生的河流、水库等危险水域玩耍或游泳。民间传说“七月半,鬼乱窜,没事别往河边走”。从现实安全角度,农历七月多地仍处汛期,水域情况复杂,暗流、漩涡等隐患多,容易发生溺水事故。加之夏秋之交,水温偏低,容易导致抽筋。

七月初二,“三要吃”

1、 吃酱板鸭

鸭肉是七月传统的食俗之一。鸭同“压”谐音,寓意“压”住邪祟,驱赶霉运。且鸭肉性凉味甘,具有清热解暑、润燥滋阴的功效,非常适合处暑后暑热未消、秋燥初起的时节食用,它能缓解高温带来的燥热感。而且酱板鸭,刚好是压着的,也比较符合此时的一个饮食。

2、 吃茄饼

在一些地区,如老南京,有七月做茄饼的习俗。将新鲜茄子切成丝,和上面粉,用油煎炸而成。茄饼如今虽已是家常菜,但在这个月份食用,也别有一番顺应传统、感恩收获的意味。

3、 吃暖食

今日要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,如冰淇淋、冰镇饮料等。天气虽然炎热,但人体脾胃功能经过一夏的消耗相对较弱。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,导致不适。温热的食物则有助于保护脾胃阳气,为秋季进补打好基础。不妨喝点温暖的粥汤,如银耳羹、南瓜粥等。

今日遵循传统,并非完全迷信,笔者认为,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时序的敬畏和身心调节的智慧。这些习俗提醒我们关注季节变化,调整生活习惯,呵护身体健康。七月初二“开天门”,愿您懂得顺应天时,知晓禁忌,适度进补,图个好开头,迎来一个平安顺遂、人顺事也顺的秋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