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溪河畔,又现粉红的它!今年防治“上手段”了→丨融媒+督查
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9:49  浏览量:1

入夏以来,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陆续收到市民反映,在花溪平桥、十里河滩等区域出现了不少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,希望相关部门开展治理。“融媒+督查”工作组实地走访了解到,今年,花溪区相关部门防治福寿螺“上线”新方法。

花溪十里河滩水域出现福寿螺卵。(市民拍摄)

7月23日,“融媒+督查”工作组前往花溪平桥开放水域看到,不少绿色水生植物及靠近水面的电线上,附着着粉色密集圆球状的福寿螺卵块。在花溪十里河滩水域中,工作组发现了5个漂浮的白色器具——外形酷似圆顶帽,上面标注着“福寿螺专用诱捕器”,诱捕器外壁上有多块福寿螺卵,其中两个诱捕器里有多只福寿螺。

花溪十里河滩段投放的诱捕器。

这些诱捕器是哪里投放的?诱捕原理是什么?工作组专访了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敬才。

“2018年起,贵阳开始零星出现福寿螺,到2021年,我们监测发现贵阳福寿螺种群数量不断扩大。”据吕敬才介绍,福寿螺繁殖力强,一般4月开始产卵,6至8月为产卵高峰期,11月进入休眠期,因其喜啃食水生植物和水稻幼苗,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构成威胁。

诱捕器外形类似帽子,有十个单向门。

为防治这一外来入侵物种,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发了“福寿螺专用诱捕器”,该诱捕器于2023年获国家专利。“诱捕器主要是利用福寿螺产卵时需向上攀爬、喜聚群的习性,诱导其爬上诱捕器上方产卵,进而掉入诱捕器中。通过精准诱捕雌螺,有助于控制母源,减少产卵数量。”吕敬才告诉工作组,今年6月中旬,该院在百花湖、阿哈湖、花溪十里河滩水域投放了一批诱捕器,监测人员会半个月收集一次数据。

阿哈湖水域投放的诱捕器。

“在最近一次监测中,最多的一个诱捕器捕获了14只雌螺。”吕敬才告诉工作组,该诱捕器不会捕捉水域中的鱼虾等水生物,可保障水域生态平衡。下一步还将根据福寿螺的生物习性调整诱捕器外观颜色,促进高效捕捉。

针对市民关心的福寿螺防治问题,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浦同灿介绍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。

“花溪河十里河滩段从腾龙湾至花溪公园段长约7公里,目前腾龙湾回流区域、近贵州大学流域福寿螺产卵较多,花溪平桥也有零星分布。”浦同灿告诉工作组,往年的防控方式主要通过人工捡拾螺卵、成螺,2024年新增的“鸭鸭特工队”,可以捕食小个头福寿螺及螺卵,也取得一定成效。

“今年,我们除了继续在花溪公园、花溪十里河滩段投放100只鸭子,还新增了5套诱捕器。”浦同灿说,诱捕器填补了“鸭鸭特工队”无法捕食成螺的空白,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。

与此同时,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还牵头组织共青团花溪区委员会、花溪区水务管理局、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及多个街道的志愿者,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福寿螺卵及成螺清除工作。通过多种防治方式,目前,花溪辖区公开水域、农田已整治福寿螺超一千公斤。

据悉,下一步,花溪区将持续加强监测与防治力度,同时扩大科普宣传范围,动员公众共同参与生态保护,筑牢生物安全防线。

注:贵阳融媒问政主页已开通留言反映功能,网友可点击贵阳融媒问政头像进入主页,点击主页下方菜单栏“我要问政-反映问题”即可。如图所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