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制菜,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革命性潮流

发布时间:2025-09-21 21:35  浏览量:1

记得,前年参加良之隆食材节的活动,我们接触了国内预制菜大企业的负责人,像烤鸭鸭胚、海蜇头、金雕鱼、北方面点等,均是预制菜领域内的佼佼者,那一次活动,让我对预制菜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。预制菜,只有大厂、重投资才可以做到,非一般小企业所能为也。

我的朋友说,“早知道预制菜这么安全,我的冰箱里屯满就行了,反正在家我也不会做菜,点外卖也吃厌了!”过一阵子,果不其然,她选购了饺子等一系列预制菜产品,剪开包装,简单烹饪。

个人生活中,我喜欢囤一些预制产品。比如船歌的海鲜饺子,尤其是鲅鱼饺子,鲅鱼鲜美,韭香味够。陶陶居与利口福的广式点心,也是我的心头好。按照包装袋背后的说明,简单一蒸一煮,出来的口味不亚于饭店出品。烧麦是一个例外,不管是广式烧麦、武汉烧麦还是苏式烧麦,我总是蒸不好,那包口的尖尖,每次出来都是干巴巴的,难以下咽!很讨厌!

那什么是预制菜呢?有很多种说法。

举一个相对权威的说法,2024年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了一个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以及对这个通知的简明问答个解读,对预制菜进行了界定,强调其“工业化预加工”和“无需或只需简单复热”的属性,并强调连锁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,不属于预制菜;仅经清洗、去皮、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,属于食用农产品,不属于预制菜;速冻面米食品、方便食品、盒饭、盖浇饭、馒头、糕点、肉夹馍、面包、汉堡、三明治、披萨等主食类产品,不属于预制菜;可直接食用的蔬菜(水果)沙拉等凉拌菜,也不属于预制菜。

有一说一,这个说法,与我们大众心中的预制菜,有着不少的出入。

很多消费者弄不清什么是预制菜,或者有意无意忽略了吃到嘴里的食物其实是预制菜。我有朋友在汉口一家商场开餐厅,自称99%菜品全部手工制作,不使用味精鸡精、转基因油等,但愿意买单的消费者,寥寥无几。从2019年起坚持到今天,像一只倔强的孤狼,负债累累,亏损高达数百万,他多次跟我倾诉,“我实在是撑不下去了,不明白健健康康的东西,怎么就没人吃呢?”

要人感到讽刺的是,楼下挂着“小炒现做”的“预制菜”却生意火爆,因为舍得投营销,有余力进行店面升级,他家的菜品撕开包装,简单加工烹饪,可以很快上桌,备受食客夸赞。楼上手工菜、楼下预制菜,生意冰火两重天,说白了店家是房租、人员与管理等成本问题,顾客愿不愿意花时间等待每一份现炒的菜肴,愿不愿意多花几块钱与十几块钱来为镬气十足的菜肴买单,根本就没有!没有在市场上形成的消费行为,打打嘴炮,都是“伪消费”!

另外,随着工业化的推进,餐饮品牌连锁化和规模化,我们的餐桌也在进行革命性变化。餐饮大品牌需要出品标准化、安全无污染、配送精细化,这就需要有中央厨房统一来生产和供货到各个门店。根据艾媒咨询等机构的数据,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约4850亿元人民币,并预计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。

以武汉为例,热干面、烧麦、面包糕点、卤味、牛肉粉面、小龙虾等领域的连锁品牌,现在基本上实现了中央厨房的建设,推动了整个江城餐饮的与时俱进。

因为种种原因,预制菜以一种‘犹抱琵琶半遮面“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眼前。前阵子闹得很凶的袁记云饺的“阿姨手工包饺子”展示,其实馅料和皮子是一袋袋从中央厨房配送过来,现场包给大家看而已,无非是给大家一个情感的味藉,“喏,吃的是现包现做的饺子,不错吧!”此一事件,网上一度议论纷纷,算是老罗与西贝“掐架”前最大的一次预制菜风波。

同时,与社区、街边小店的出品相比,预制菜看起来没有镬气和烟火气(尤其是商场不能用明火),其实它可能比烟火气小店还要健康安全。拿猪肉来讲,街边小店使用的可以是中粮家佳康的,也可以是农户土猪肉,还可以是下等的淋巴肉,都拿来做五花肉,卖出来的价格也不一样,谁能够保证小店的食材一定要比预制菜所用之食材成本更高呢?至于给了味精鸡精以及其他,我们并不能够了解,而预制菜所用的任何一味食材,可是在配料表里很明确地标注了!

中国人有一个奇怪的思想,笃定“武林高手在民间”,实则不然,民间的高手大师傅大多擅长“三板斧”,而且,做菜不光重油重盐,还舍得给味精鸡精,这是顾客所看不见的。粤菜馆子刚刚进入武汉时,非常火爆,鲜美异常,最擅长的手法是鸡粉等提鲜物质的使用。有个朋友告诉我,他认识一个熟人在扬子街的一家粤菜馆子上班,里面的粤菜大佬每次调蒸菜的豉油汁都不让别人看。后来,那个好奇心十足的家伙,处心积虑观察和交流后,才晓得用的是沙虫粉和大地鱼干做的粉,这其实就是广东版的“味精”。

有意思的是,味精刚出来的时候,很多人也望之却步,视之为邪魔外道。有茹素老太太以为是蛇骨头蛇肉熬出来的,不然会这样奇鲜?有老先生对常吃的馄饨赞不绝口,以为是高汤吊的,香醇清远,直到有一天看到厨师是放了一小勺味精,方发现自己被欺骗了……

回到西贝预制菜,其实它的产品在电商超市销售不错,像朴朴超市上卖的牛肉胡萝卜馄饨、牛肉馅饼,是我早餐常吃的食物,都是不变的味道。两只蒙古酥皮牛肉馅饼,不到10元,用电饼档一煎,几分钟就可以双面金黄,比热干面健康,比牛肉粉面便宜,再喝一杯热牛奶,何其快哉!牛肉馅饼呢,我特意翻了下,保质期是12个月,所使用的内容标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无非是要人放心!

在西贝直播时,我的餐饮朋友们观看了其整个过程,叹道,“哇,西贝的厨房可收拾的真干净啊!比我们武汉大多数餐厅的厨房都干净卫生明亮!”至于很多人诟病的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,已经有人科普过了,这涉及建立生产基地、冷链、研发等,不再赘述。但一句“西兰花比你孩子年龄还大”,无疑跟当年那些恐惧味精的老爷爷老太太们一样无知,并且让背后的研发努力付诸于流水!

当然,在我以预制菜寻求生活便利性的同时,我也忘不了街头的烟火气。武汉这座以过早著称的城市,大街小巷,油炸摊子、粉面馆子、宵夜大排档,无一不充满着温暖的力量。两者是并行不悖的!前者带来便利性与标准化,后者带来人间的温情和手工菜肴的镬气。

古人言,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
我以为的预制,其实是不断在缩短食材到餐桌的距离。在早些年,我们自己有一亩田种菜,勤勤恳恳浇水施肥,感受从种子到青青禾苗的欣喜;等到收获,穿着一双靴子,踩在泥泞中,收获大地给予的恩赐;蔬菜带回家,一家人总动员,有的择菜,有的切菜,有的炒菜,油烟四起,讲究镬气,最后一家人围坐着,谈天说地,团圆的快乐。

时代在变化。起初是,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,尤其是在冬季的农闲时节,大家有时间可以炸圆子炸鱼块,腌制腊鱼腊肉,酿米酒,年关时候更有“杀年猪”等习俗。在寒冷的日子,寻找生活的惬意……遥想我们的儿时,柴火灶,热炕头,炊烟袅袅,家中老一辈人忙完工作,还要给我们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,不顾衣衫湿汗涔涔。

进入工业文明时代,方便面问世,罐装牛肉罐头出现,鲜美的味之素要人大开眼界,简单高效的热干面诞生了,料理包出现了,小作坊小店的生产,开始被统一的中央厨房所取代……

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节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体力,让我们可以在上了一天班,回到家中,可以快速吃上一餐好饭,荤素都有,而且不贵,如斯而已。

同时,冷链技术、现代物流的出现,让一个区域的风物食材可以跨越时空长途运输到另一个区域,同时食物保鲜技术可让其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好无损。比方说,宁夏的滩羊,我们现在武汉能够吃上地道的宁夏羊肉,要感谢冷链的预制,我们可以享受羊排、羊腿、红柳枝羊肉串、羊头、羊杂等不同部位做成的美食,我们的的确确不可能再回到现场杀猪宰羊的血腥年代,也回不到归园田居的自然主义生活。只是,很多人似乎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!

1916年9月15日,孙中山在海宁盐官观钱塘江大潮,感慨道,“天下大势,浩浩荡荡;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”不要做遗老遗少!我们拗不过时代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