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白露,牢记:1不练、2喝、防3事,4习俗,老传统不能忘!
发布时间:2025-09-07 00:00 浏览量:2
时序流转,秋意渐浓,一年一度的白露节气已经到来,作为秋天的第3个节气,它的出现意味着凉意也跟着来了。老话说“白露身不露”,这时候早晚温差大了,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。至于白露如何度过,咱老祖宗早就总结了一套经验,牢记:1不练、2喝、防3事,4习俗、5要吃,遵循老传统,安稳开启仲秋时光。
白露期间,由于夜间气温下降,空气中水汽凝结,易形成晨雾。此时空气质量较差,污染物不易扩散,若在雾中锻炼,易吸入有害物质,对呼吸系统造成负担。此外,晨雾湿度大,汗液蒸发困难,易导致身体闷热不适,甚至降低免疫力,增加患病风险。建议选择上午9点至11点或傍晚时段进行锻炼,此时空气清新,气温适宜,有助于增强体质,适应秋季气候变化。
二、2要喝1、饮白露茶白露时节,饮茶习俗由来已久。白露茶因生长周期适中,口感甘醇,既无春茶的青涩,也无夏茶的苦味,深受茶客喜爱。其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,具有提神醒脑、助消化的功效,但需适量饮用,每日以10至15克为宜,避免过量导致不适。
2、饮白露米酒南方地区盛行酿制白露米酒,以糯米、高粱为原料,发酵后酒体温润,略带甜味。米酒不仅暖胃驱寒,还可用于烹饪,如制作三黄鸡等传统菜肴,兼具养生与美食价值。
白露米酒不仅是待客佳品,还兼具养胃健脾、驱散寒凉的功效,可直接饮用,也能用于制作酒酿圆子、桂花糊米酒等小吃。
白露时节,夜间气温明显降低,尤其是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特点更为突出。此时应调整作息,避免熬夜,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,以顺应阳气收敛的自然规律。夜间睡觉时不宜开窗,以免寒湿之气侵入体内,尤其对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,更需注意保暖,避免盲目“秋冻”。同时,床铺应保持干燥温暖,可适当增加被褥,确保睡眠质量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2、防衣着暴露白露过后,气温逐渐下降,寒气渐生,应注意适时增添衣物,避免身体暴露在凉气之中。传统谚语“白露身弗露”提醒人们,此时不宜再穿着过于单薄或暴露的服装,如赤膊、露肩、露脐装等,以免寒邪侵袭,损伤阳气,导致免疫力下降,引发感冒、咳嗽等疾病。此外,足部保暖尤为重要,应避免光脚穿凉鞋或拖鞋,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,以保持足部温暖,预防寒气从脚底侵入。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易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,此时应调整饮食结构,避免食用过多寒性或辛辣食物,如西瓜、苦瓜、辣椒等,以防损伤脾胃阳气或加重秋燥症状。建议多食用具有润燥功效的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子等,以补充体内水分,滋养肺胃。
1、祭祀大禹在江苏太湖沿岸,白露时节的祭禹王习俗,是渔民群体延续千年的文化传统。相传大禹治水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终解水患,被太湖渔民尊为“水路菩萨”,视为航行与生计的守护者,而当地人民则在庄重的仪式中传递对大禹的感恩与敬仰,也寄托着对水路平安、渔获丰饶的期许。
2、祭土地神白露恰处作物生长与收获的过渡阶段,多地保留着祭土地神的习俗。在古代,土地神及祭祀场所被统称为“社”,作为农耕文明的精神符号,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。每到此时,农人会以庄重仪式祭祀土地神,祈求其庇佑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。
白露时节,菊花迎秋绽放,赏菊成为兼具审美与养生意义的活动。人们或登高临远,在漫山菊海中感受秋光绚烂;或漫步菊园,细品花瓣清雅之姿,于宁静中体悟秋日独有的恬淡意境。
4、收清露“收清露”是白露最具诗意的习俗,其渊源可追溯至古代对自然的细致观察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秋露“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”,每逢白露清晨,古人便携器皿收集未干的花草清露,视其为“明目养颜”的天然饮品。尽管现代科学未证实这些功效,但这一习俗却藏着古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。
五、5要吃1、红薯“白露番薯甜如蜜,吃了能顶半年力”,白露是品尝红薯的绝佳时节。在中医理论中,红薯可补虚、健脾开胃、强肾阴;民间更认为此时食用能缓解饭后胃酸过多,因此旧时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。
2、牛肉饼北方地区素有白露吃肉饼的传统,其中牛肉饼以独特风味成为应季美食。这道美食不仅承载着团圆喜庆的寓意,更以牛肉的丰富营养为人们补充能量,在渐凉的秋日里,传递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,是北方人记忆中独有的白露味道。
福州“白露必吃龙眼”的习俗,藏着对节气养生的智慧。白露前的龙眼个大核小、味甜多汁,本身兼具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、润肤美容之效。当地人坚信,白露当天食用龙眼有“大补身体”的奇效,这份对食材的信赖,让吃龙眼成为福州人延续至今的白露传统。
4、煨鸡汤“白露一碗汤,郎中不开张”,在浙江温州,白露煨鸡汤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习惯。鸡汤能缓解秋燥、调理肠胃,为身体储备抵御秋冬寒凉的能量,蕴含着“药食同源”的古老智慧。
5、红烧鸭鸭肉性凉味甘,是秋季滋阴润燥、养胃生津的进补佳品,红烧鸭则以浓郁风味成为应季佳肴。制作时,鸭块焯水去腥后煎至微黄,加入姜片、大料、冰糖等翻炒,加水焖煮至酥烂,色泽红亮,口感醇厚。
总得来说,白露节气的讲究和忌讳比较多,虽说可能和现在的生活已没太多联系,但咱们也要遵循老传统,这样才能平安过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