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十三有讲究,推荐这6道大吉大利菜,寓意好又养身,别不懂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1:24 浏览量:1
一到农历七月,人间渐凉,夜色渐长。今天是十三,在老辈人嘴里,这是“鬼门初开”的日子,也是“小中元”,专门用来迎祖、摆饭、传心意。南方人要捧麦秧、引纸钱,把祖先“请”进家门;北方人要烧“预烧袱子”,喊着名字把先人一一接回。这些规矩,形式讲究,但说到底,都是一份家的惦念。
七月半的中元节,被道家称为地官赦罪之日,民间便有了普渡、祀祖的仪式。十三,是一个信号:从今天起,家家户户要准备好,有人从田里抱麦穗进门,有人挂起灯旗,有人烧茶香。《清稗类钞》里有记,闽南十三日会“竖灯竿”,灯在风里摇,像是在说:“家门已开,路上好走。”
云南昆明迎祖要焚“引魂香”,香头蘸过新米水;湘西苗寨会连烧三天的香火,象征祖魂在家三日;北地的“麦扇儿”“麦蝉”是用新麦蒸成的花形馍,不仅供敬,还给孩子“尝新”,寓意丰收和成长。
诗里对这日的气氛也有描写。有人写:“门前一盏秋光立,笑迎游子到柴扉。”那灯火,不只是照祖先的路,也照奈何桥这一边的亲人心安。
第一道:莲子炖鸭
鸭子在这个时节肥美鲜香,莲子寓意连年有余、合家平安。做法简单:鸭子剁块飞水,放泡发的莲子、几片姜,小火炖两小时,加盐调味。汤白味醇,配白米饭特别让人安心。
第二道:新麦花馍
用新收的麦面和温水,加几滴菜籽油,揉匀后捏成“麦扇儿”或小花形,上锅蒸熟。馍香里有新麦的清气,端上桌象征新粮到家,来年丰足。
第三道:酸汤鱼
贵州侗寨习惯七月十三捉鱼,做酸汤宴。家里版可以用鲜鱼片煮番茄、泡椒、酸笋调的汤,酸香开胃,象征“年年有余,酸甜有盼”。
第四道:芋泥
闽地人会在十三供芋泥,芋头粉糯,寓意“步步高”。做法是蒸熟芋头压泥,加椰奶和糖拌匀成糊,撒上芝麻。细腻香甜,老人小孩都喜欢。
第五道:辣椒炒茄子
甘肃陇中有句谚语:“七月十三辣椒茄儿。”用油炸香茄条,加蒜片和辣椒爆炒,红紫相间,热烈喜庆。寓意日子红红火火,家常小菜也能是节令之味。
第六道:龙眼甜汤
广东中山在这天比龙眼“果王”,祭完祖先,全家分食。家常版是龙眼去壳、枸杞洗净,冰糖煮水放入食材,煮开后稍焖,甜润清香,代表团圆兴旺。
六道菜,一张桌,摆出来的不只是节日的仪式感,还有一个家的序和章。七月十三,这“一桌六道”,像是对中元节的前奏,也是对一年辛劳的答谢——谢天、谢地、谢人。
我常说,老菜谱里有祖先的脾性,老习俗里有日子的脊梁。今天动一动锅铲,多做一道寓意好的菜,既是祭祖,也是犒劳自己。
“日子越简单,越需要有个仪式感来点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