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雨像扯不断的线,连着下了二十多天,院里那两亩玉米堆在棚里,潮气裹着霉味钻鼻子 —— 老婆蹲在玉米堆旁,指甲缝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泥土,手里捏着颗发乌的玉米粒,指节都泛了白,声音压得低低的:“这玉米卖不上价,孩子下个月学费还没凑齐,要不咱也去摆摊吧?”
我蹲下来,看见她眼角的细纹里沾了点玉米须,心里像被针扎似的。咱祖辈都是河南农民,除了种庄稼,就会做点家常饭,摆摊卖啥呢?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,想起年轻时在洛阳饭馆帮工,那牡丹燕菜端上桌时,客人连汤汁都喝光,不翻汤更是冬天里抢着要 —— 要不,去找找正宗配方?
第二天一早,我揣着用塑料袋裹了三层的 66000 块(那是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备用钱),骑上那辆后视镜碎了一块的二手摩托就出发了。到开封鼓楼旁的老烤鸭店,我天天天不亮就去劈枣木,鸭坯洗得比自己的衣服还干净,师傅看我手上磨出的水泡,终于松口:“充气得捏着鸭脖根,直到鸭皮能自然下垂,不然烤不脆。” 去洛阳找王大娘学不翻汤,她住的老院没暖气,我每天帮她烧煤炉,冻得手发僵还得磨绿豆面,大娘心疼我,把鏊子温度的秘密说漏了嘴:“180℃时面浆倒上去,边缘会慢慢卷边,这时候千万别翻。” 到豫西找李大爷学浆水,老爷子怕我学不会,凌晨三点叫我起来看浆水发酵:“起细小气泡是正好,要是起大泡,就是酸过了。” 最后去洛阳水席楼学牡丹燕菜,切萝卜丝切得手指发抖,大厨拍着我肩膀:“得练到切出来的丝能透光,不然成不了‘燕菜’。”
三个多月,摩托车骑坏了两条胎,钱也快花光,我揣着写满笔记的配方回家时,推开门就闻见玉米粥的香 —— 老婆正站在灶台前,围裙上沾着粥渍,看见我,手里的勺子顿了顿,眼眶一下就红了。我把配方往桌上一放,声音有点哑:“咱就摆摊卖这四样,保准能行!”
食材/步骤用量/参数操作要点北京填鸭2.5-3kg / 只,共 10 只选皮下脂肪层厚 0.3cm(用手指捏鸭胸能感觉到均匀脂肪),无破皮、无淤血的鸭;若买不到填鸭,南阳湖麻鸭也可,但要选养满 6 个月的充气分离-从鸭脖开口处插入气泵(气泵选小型手持款,压力别太大),捏住鸭脖根部慢慢充气,直到鸭皮鼓起,用手轻按鸭胸能感觉到皮肉间有空隙,提起鸭腿时鸭身自然下垂不贴肉(
关键!充气不足会导致皮粘肉);充完气用棉线扎紧鸭脖,防止漏气烫坯定型沸水(足量,能没过鸭身 1/2)用长勺舀沸水反复浇淋鸭身,先浇鸭胸、鸭腿,再浇背部,持续 7-10 秒,直到鸭皮收紧发亮(若浇完后鸭皮有褶皱,再补浇 2-3 秒);烫完后立即挂起来沥干水分香料水(腌制用)八角 33g、桂皮 33g、花椒 18g、白芷 10g、水 3kg、盐 300g、味精 200g、糖 100g先将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白芷用清水泡 10 分钟(去浮尘),再加水大火烧开,转小火熬 30 分钟,过滤掉料渣;放凉至 40℃以下,再加盐、味精、糖搅拌至完全溶解(若盐没化开,会导致部分鸭坯过咸);鸭坯完全浸入香料水,冷藏泡 3 小时(中间翻一次身,确保入味均匀)脆皮水麦芽糖 300g、大红浙醋 200g、鲜柠檬片 10g、60℃温水 500ml温水倒入盆中,加麦芽糖搅拌至完全融化(若有结块,可隔温水加热),再加大红浙醋、柠檬片(柠檬片要捏出汁再放进去);鸭坯从香料水里捞出,用毛巾擦干表面水分,再用刷子均匀刷脆皮水,先刷鸭身,再刷鸭腿、鸭脖,刷完挂在通风处(避免阳光直射)晾 4 小时(晾至鸭皮完全干燥,摸起来不粘手)烤制燃料新郑枣木(劈成 5cm 厚、10cm 长的块)提前 3 天放在阴凉处晾干(含水量控制在 15% 以下,判断方法:敲起来有清脆声响);若枣木太湿,烤的时候会冒烟,导致鸭皮发苦
备炉预热:枣木烤炉:先在炉底铺一层碎枣木(引火用),点燃后再添整块枣木,等炭火通红(表面呈暗红色,无明火),温度升至 220-240℃(用测温枪测炉壁温度),用炉灰覆盖 1/3 的炭火,形成 “明火 + 暗火” 混合环境(明火负责上色,暗火负责焖熟);电烤炉:直接设 “枣木模式”(若没有此模式,手动设置温度 220℃,预热 30 分钟,预热时别开门,避免温度流失)。
入炉烤制:鸭坯用铁钩从鸭脖处钩住(钩深 2cm,避免烤制时脱落),挂进烤炉,鸭腿用锡纸紧紧裹住(只裹鸭腿末端 1/3,防止烤焦),风门调至中火(风门打开 1/2,火焰高度不超过鸭身 1/3,若火焰太高,用小铲子铲点炉灰压一压);先 220℃烤 20 分钟逼油(每 5 分钟转一次鸭身,转的时候要慢,避免鸭坯晃动导致脆皮水脱落),这时候能看到鸭皮慢慢变黄,皮下脂肪开始滴油;再将温度降到 160℃(枣木炉可再盖一层薄炉灰,电烤炉直接调温),关风门焖烤 50 分钟(期间别开炉门,一开炉门温度下降,会导致鸭肉变柴)。
出炉判断:鸭皮呈琥珀色(柿红偏金,若颜色太浅,可再烤 5 分钟;若颜色太深,下次减少最后焖烤时间),用手指轻按鸭胸表皮,能迅速回弹(回弹慢说明没烤熟);皮下脂肪层完全融化,用牙签扎鸭腿最粗处,流出的汁是清澈的(若有血丝,需再烤 10 分钟);用电烤炉的话,用红外测温仪测鸭胸内部温度,达 75℃即为熟透。
步骤用量/做法注意事项片鸭鸭胸片 108 片(0.5mm 厚)、鸭皮切 5cm 条、鸭腿厚切(1cm 厚)片鸭时刀要斜着切,从鸭胸上端开始,每片都要带一点皮下脂肪(不带脂肪不香),片到鸭胸下端时放慢速度,避免切到骨头;鸭皮要单独切,切的时候刀要快,不然会碎;鸭腿肉要顺着纹理切,保留肉汁(逆着切会柴)甜面酱面粉 200g、生抽 400g、白糖 200g、蚝油 200g、清水 500ml面粉放无油的锅里,小火炒至微黄(炒的时候要不停翻,避免炒糊,炒到有麦香味就行);加生抽、白糖、蚝油、清水,搅拌均匀,小火熬煮 15 分钟,期间每隔 2 分钟搅一次(防止糊底);熬到用勺子舀起来,酱能挂在勺上不滴,就是稠度正好(甜度比北京烤鸭酱高 30%,可尝一下,比平时吃的酱油甜一点即可)配菜荷叶饼(每张 50g,加 2g 猪油)、菊花葱(葱白 5cm 长)、蝴蝶萝卜(胡萝卜 100g)、山楂糕丁(山楂糕 50g 切 0.5cm 丁)荷叶饼蒸的时候,在每张饼之间刷一点猪油(防止粘在一起),水开后蒸 8 分钟(蒸太久会软塌);菊花葱:葱白切成 5cm 长的段,从一端划 4 刀,泡在凉水里 10 分钟,就会卷成菊花状;蝴蝶萝卜:胡萝卜切成 2mm 厚的圆片,用小刀在边缘切出蝴蝶形状,焯水 10 秒(别煮久,保持脆感)出餐3 分钟内完成片鸭、摆盘,配 4 种酱料(甜面酱、蒜泥、白糖、柿子醋)鸭烤到最后 10 分钟时,启动蒸箱预热荷叶饼,同时把葱丝、萝卜、山楂糕丁切好;出炉后先片鸭胸肉,再切鸭皮,最后切鸭腿肉,摆盘时先放荷叶饼,再放鸭片、鸭皮、配菜,酱料用小碟装,放在旁边(别直接淋在鸭上,会影响脆感)
食材/步骤用量/参数操作要点浆水原料绿豆面 500g、老浆水 1000ml(或酸奶 50ml)、纯净水 10L、花椒 20g、八角 5g、芹菜根 50g芹菜根要选带须的(香味更浓),洗干净后和花椒、八角一起用纱布包好(纱布要包紧,防止料渣漏出来);绿豆面加 500ml 温水搅匀(边加边搅,避免结块,搅到没有颗粒就行)
浆水发酵
温度 28-32℃,时间 24-36 小时
用恒温发酵箱(没有的话,可放在暖气片旁,用毛巾裹住容器保温);先将 8L 纯净水烧开,边搅拌边倒入绿豆面水,煮 3 分钟成 “面汤”,关火晾凉至 35℃(用手摸容器壁,不烫手就行,温度太高会杀死发酵菌);加入老浆水 / 酸奶,再倒剩余 2L 纯净水,放入香料包,密封容器(别封太严,留一点缝隙让气体排出);发酵期间每天看 2 次,表面起细小气泡、闻着有淡淡酸香味,就是发酵好了(pH 值 3.8-4.2 最佳,没有 pH 试纸的话,尝一下,酸中带点甜就好);若发酵过头(闻着有腐臭味),加 100ml 凉白开和 10g 绿豆面水,再发酵 2 小时;发酵好后过滤去渣,冷藏可存 5 天
主料碱水面(中等粗细,直径 2mm)锅里加水烧开,加 10g 盐(防止面条煮烂),下面条煮到 8 成熟(面条中间还有一点白芯,约煮 5 分钟);捞出过凉水(用流动的凉水冲,直到面条温度降到室温),沥干水分,每 150g 分一份,用保鲜膜包好冷藏(可存 2 天,用前不用解冻,直接煮)配料(提前炸 / 炒)炸花生 200g(加盐 5g)、炸黄豆 150g、炒芝麻 100g、芹菜丁(芹菜 200g 切 0.5cm 丁)、韭菜段(韭菜 100g 切 1cm 段)、肉末(猪肉末 300g,加酱油 20g 炒香)炸花生:冷油下锅,油没过花生,小火炸(油面没泡泡时,花生开始变色),炸到花生呈浅金黄色,立即捞出(捞晚了会糊),撒盐拌匀,晾凉后密封保存(保持酥脆);炸黄豆:干黄豆泡发 8 小时(泡到黄豆捏起来软),沥干水分,冷油下锅,小火炸到表皮起皱,捞出控油;炒芝麻:无油下锅,小火炒,炒到有芝麻蹦起来、闻着香,就关火(别炒太久,容易糊);芹菜丁:水烧开加 5g 盐,放芹菜丁焯水 1 分钟(去涩),捞出过凉水;肉末:锅里放 20g 油,油热下肉末,炒到变色,加酱油 20g,炒 2 分钟,盛出冷藏取 400ml 稀释好的浆水(1 份浆水 + 1.5 份清水,稀释前先搅拌一下浆水,防止沉淀),倒入小锅大火煮沸(浆水容易扑锅,煮的时候要看着);加 150g8 成熟碱水面,转中火煮 1-2 分钟(
煮到面条中间的白芯消失就行,别煮久!面条会烂);煮的时候用筷子搅 2 次,防止面条粘锅底。加 2g 盐、1g 味精、0.5g 胡椒粉调味(盐别多放,浆水本身有咸味),尝一下,味道淡了再补盐,盛到碗里。依次加 15g 炸花生(别加太早,避免变软)、10g 炸黄豆、15g 芹菜丁、10g 胡萝卜丁(胡萝卜丁提前焯水 1 分钟),淋 3ml 香油;要加肉末的话,放 10g 加热好的肉末(可提前用微波炉加热 10 秒);最后撒 5g 炒芝麻、5g 韭菜段(韭菜段一定要最后加,加早了会变黄、变软,失去清香)。
食材/步骤用量/参数操作要点“不翻” 饼原料绿豆面 500g、鸡蛋 30 个、清水 200ml、盐 10g、小苏打 3g鸡蛋要提前打匀(打到没有蛋清结块);绿豆面加清水搅匀,边搅边加蛋液,再加盐、小苏打,顺时针搅拌 5 分钟(搅拌到浆体顺滑,用筷子挑起能呈线状流下,断口后勺底剩薄薄一层,稀稠度正好);静置 30 分钟醒发(醒发期间别碰,让面浆里的气泡稳定);若醒发后面浆变稠,加少量清水搅匀
“不翻” 饼制作
商用平底鏊子(温度设定 180℃),每块 20g 面浆
鏊子预热后,用刷子刷一层薄油(油别多,不然饼会腻);舀 1 勺面浆倒在鏊子中央,用勺子背轻轻摊成直径 8cm 的薄饼(摊的时候要快,不然面浆会凝固);绝不翻面(“不翻” 的关键),烤 1 分钟,直到饼的边缘微焦、中心鼓起(用手轻轻碰一下中心,不粘手就行),立即取出;晾凉后密封冷藏(可存 3 天),冷冻可存 1 个月(冷冻的用前不用解冻,直接用)
汤底原料老母鸡 2 只(约 2kg,选两年生的母鸡,鲜味足)、猪筒骨 3kg(选带骨髓的筒骨)、清水 15L、八角 10g、桂皮 5g、香叶 3g、花椒 5g、姜 100g(切片)、葱 80g(切段)、料酒 20g鸡和筒骨先泡水 2 小时(每小时换一次水,去血水);冷水下锅,加料酒 20g、姜片 20g,大火烧开,撇去表面的血沫(血沫要撇干净,不然汤会腥);捞出鸡和筒骨,用温水冲净表面的血沫(别用凉水,会让肉质紧缩,鲜味出不来)汤底熬制小火 4 小时(电压力锅选 “煲汤模式”,1.5 小时)把鸡、筒骨、剩余姜片、葱段、香料(用纱布包好)放进大锅,加 15L 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(保持汤面有细小的泡泡,别沸腾太厉害);熬 4 小时后,用漏勺过滤去渣,得 10L 清汤;加 100g 盐、30g 味精,搅拌均匀,放凉后冷藏保存(用前加热到沸腾,别反复加热,会损失鲜味)配菜(提前处理)粉丝(干粉丝 500g,泡软后剪 10cm 段)、干海带(干海带 200g,泡发后切 0.3cm 细条)、干木耳(干木耳 100g,泡发后撕成小朵)、嫩豆腐(豆腐 500g,切 0.5cm 厚的丝)、洛阳炸丸子(鲜肉末 500g + 淀粉 100g + 盐 10g + 胡椒粉 5g,炸至金黄)、香菜(香菜 200g,切 1cm 小段)粉丝:用温水泡 30 分钟(别用开水,泡太烂煮的时候会断),泡软后剪段,沥干水分;海带:泡发后用刷子刷干净表面的泥沙,切细条后焯水 1 分钟(去腥味);木耳:泡发后摘去根部,撕成小朵,焯水 1 分钟;豆腐丝:水烧开加 5g 盐,放豆腐丝焯水 1 分钟(去豆腥),捞出过凉水;炸丸子:肉末加淀粉、盐、胡椒粉搅匀,搓成直径 2cm 的丸子,冷油下锅,小火炸到表面金黄,捞出控油,冷藏保存取 300ml 清汤倒入小锅,大火加热至沸腾;同时把 50g 粉丝、20g 海带丝、15g 木耳、15g 黄花菜(干黄花菜泡发去根)、20g 豆腐丝、3-4 个炸丸子放进漏勺,用沸腾的清汤焯烫 10 秒(去凉味,让配菜提前吸点汤味);焯的时候要晃动漏勺,让配菜受热均匀。把焯好的配菜放进碗里,加 2g 白胡椒粉(现磨的胡椒粉更香)、15ml 洛阳香醋(别用其他醋,洛阳香醋酸香更浓)、3ml 香油,搅拌一下;再倒入沸腾的清汤,汤量以没过配料 1cm 为宜(汤太少会干,太多会淡)。把 1 张 “不翻” 饼掰成 4 块,轻轻放在汤面(
别泡久!保持脆感,最好让客人现吃现泡);撒 5g 香菜段、3g 葱花,客人要是能吃辣,加 5ml 辣椒油(辣椒油提前炼好,用辣椒面 + 热油,别加太多调料,以免盖过汤味)。
食材/步骤用量/参数操作要点主料(萝卜丝)白萝卜 1500g(选霜降后的白萝卜,表皮泛青、芯部鹅黄,口感脆嫩;直径约 8cm,三指宽)白萝卜去皮,先切成 10cm 长、1cm 厚的长片(片要切直,不然后续切丝不均匀);再把片叠起来,刀刃贴着片慢慢切,每切一刀都要稳,切出的丝要细且均匀,厚度 0.3 毫米(判断标准:对着光能透光);切好后用清水浸泡 20 分钟(中间换 2 次水,去辛辣味),捞出沥干水分萝卜丝处理绿豆淀粉 150g,蒸 3 次(每次 5 分钟)第一次蒸:萝卜丝加 50g 绿豆淀粉,用手抓匀,确保每根丝都裹上淀粉,摊在蒸笼里(铺一层笼布,防止粘底),水开后蒸 5 分钟,取出晾凉,用手轻轻抖散(避免结块);第二次蒸:加 50g 绿豆淀粉,抓匀后蒸 5 分钟,晾凉抖散;第三次蒸:加剩余 50g 绿豆淀粉,抓匀后蒸 5 分钟,期间撒少许盐(每次蒸前撒 5g 盐,分 3 次撒,入味更均匀);最后一次蒸好后,晾凉抖散,形成蓬松干爽的 “素燕菜”山珍辅料水发海参 150g(选泡发后肉质有弹性的)、水发鱿鱼 100g、火腿 100g(选宣威三年陈腿中段,肥瘦相间)、熟鸡肉丝 80g(鸡胸肉煮 15 分钟,撕成丝)、蟹柳 50g(切 1cm 段)、香菇 3 朵(泡发后切丝)、冬笋 50g(去皮切丝)海参:泡发后用清水洗干净,切 0.5cm 厚的片,焯水 1 分钟(去腥味);鱿鱼:用碱水(纯碱 50g + 水 1000ml)浸泡 4-5 小时至透明,期间换 2 次碱水,泡好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无碱味,切 0.3cm 宽的丝,焯水 30 秒(别煮久,会老);火腿:蒸熟后(水开后蒸 10 分钟)切 0.3cm 厚的丝;香菇、冬笋:泡发后切丝,焯水 1 分钟高汤原料猪棒骨 1kg(带骨髓)、老母鸡 1.5kg(两年生)、姜 20g(切片)、大葱 50g(切段)、料酒 20g、水 10kg、干贝 50g(可选,增鲜)、火腿骨 50g(可选)猪棒骨、老母鸡泡水 2 小时去血水;冷水下锅,加料酒 20g、姜片 10g,大火烧开撇血沫;捞出用温水冲净,放进大锅,加 10kg 清水、剩余姜片、葱段、干贝、火腿骨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(保持汤面 “虾眼泡”,就是细小的泡泡),慢炖 4 小时;炖好后用纱布过滤 2 次(第一次滤掉骨头和肉,第二次滤掉细小的渣),得 800g 清汤装饰红萝卜 100g、心里美萝卜 100g、香菜 50g(切碎)、琼脂 5g(或食用明胶)心里美萝卜:选颜色鲜艳的,切成 5cm 长的块,用小刀雕刻成牡丹花形状(花瓣要薄,约 2mm 厚);红萝卜:切 0.3cm 细条,做花蕊;琼脂:加 50ml 温水泡软,加热融化,和蛋清、湿淀粉(淀粉 5g + 水 10ml)调成鸡糊,把牡丹花插进去,上笼蒸 2 分钟定型(防止花散)
摆盘造型:取深盘(直径 20cm),底部均匀铺一层素燕菜(约 100g),用手把中间的素燕菜堆成隆起的 “燕窝” 状(高度约 5cm);周围间隔码放火腿丝、海参片、鱿鱼丝、鸡丝、蟹柳段,每种配料摆 2 圈,形成红、白、黄的色彩层次;把定型好的牡丹花放在 “燕窝” 顶部,红萝卜丝撒在花瓣周围当花蕊。
二次蒸制:每盘淋 100ml 热高汤(高汤提前加热到 80℃),用保鲜膜把盘子封紧(保鲜膜要留一个小缝隙,防止蒸的时候水汽滴进去);蒸锅水开后,放入盘子,中火蒸 8 分钟(让素燕菜和配料充分吸收汤味,蒸太久素燕菜会软塌)。
调酸辣汤:剩余 700 毫升高汤倒入小锅,加 15g 白胡椒粉、50ml 镇江香醋(分 2 次加,第一次加 30ml,煮 2 分钟后再加 20ml,酸味更浓)、8g 盐、5g 味精、10g 香油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 分钟;慢慢倒入水淀粉(淀粉 50g + 水 100ml,搅匀),边倒边搅,煮到汤汁浓稠度适中(用勺子舀起来,汤汁能挂在勺上,滴下来呈线状)。
最终呈现:蒸好的燕菜取出,撕掉保鲜膜,沿盘边缓缓注入酸辣汤(别直接浇在牡丹花上,会冲坏造型),汤汁漫过食材根部 0.5cm 即可;最后撒上香菜碎,立即上桌(别放太久,汤会凉,影响口感)。
汴京烤鸭:①
必须用枣木烤,枣木烧起来的焦香能渗进鸭皮里,要是用其他木头,比如松木,会有怪味;电烤炉一定要设 “220℃20 分钟→160℃50 分钟” 的曲线,少一分钟都不行,220℃是为了逼油,160℃是为了焖熟,温度高了肉柴,低了皮不脆;②充气要足,我刚开始学的时候,充气不够,烤出来鸭皮粘在肉上,师傅骂我:“你这是烤鸭子,不是烤肉疙瘩!” 后来练到能凭手感判断,才算过关;③甜面酱糖和盐比例 3:1,我第一次熬的时候糖放少了,客人说太咸,后来按比例来,正好。
浆面条:①
浆水不能用醋替,醋是 “尖酸”,喝着剌嗓子,发酵浆水是 “醇厚酸”,酸里带甜,我试过用醋调,老婆尝了一口就吐了:“这哪是浆面条,是醋汤面!”;②面条必须选碱水面,普通面条吸不了浆水,煮出来清汤寡水,碱水面能锁住浆香,吃着筋道;③韭菜最后加,有次忙忘了,早加了几分钟,韭菜变黄了,客人问我:“你这韭菜是剩的吧?” 从那以后,我都记着最后撒。
不翻汤:①“不翻” 饼
绝对不能翻面,我刚开始学的时候,怕不熟,翻了一下,饼立马就软了,王大娘说:“这饼叫‘不翻’,翻了就不是它了!” 后来按她说的,不翻面,烤出来又脆又香;②汤底得是鸡骨慢炖的,有次我图省事,用调料包冲,客人喝了一口就走了,说:“没鲜味,不如家里的面汤!” 后来再累也坚持慢炖;③香醋最后加,提前煮的话,酸味全挥发了,汤喝着没劲儿,我都是客人要的时候才加。
牡丹燕菜:①萝卜丝得
切 0.3 毫米,还得蒸 3 次,我第一次切厚了,蒸出来像萝卜块,大厨说:“这是燕菜,不是炖萝卜!” 后来练了一个星期,手指都磨破了,才算切好;②高汤要炖够 4 小时,炖不够的话,汤不鲜,燕菜也没味;③酸辣汤勾芡要适中,太稠盖味,太稀挂不住食材,我现在熬汤,用勺子一试就知道稠度对不对。

周末早上,我照着配方试做汴京烤鸭,老婆在旁边打下手,帮我递刷子。我给鸭坯充气时,她凑过来看,手指轻轻碰了碰鸭皮:“这鸭皮真鼓起来了,跟你在开封学的一样!” 烤到一半,枣木的焦香飘满院子,邻居王婶闻着味跑过来,扒着门缝喊:“老张,你这做的啥?香得我家孩子都闹着要吃!”
鸭出炉时,琥珀色的皮油亮油亮,我片下第一片鸭胸肉,递到老婆嘴边。她咬了一口,酥脆的声响里,我看见她眼圈红了,嘴里嚼着,却没说话,过了好一会儿才擦了擦嘴角,声音有点哑:“这味,跟我当年在开封旅游吃的一模一样,你在外头,没少遭罪吧?” 我心里一酸,摇摇头:“不遭罪,能学到配方就行。”
接着试浆面条,我把韭菜段最后撒上去,老婆喝了一口汤,眼睛亮了:“就是这味!跟我小时候在豫西吃的一模一样,酸得够劲!” 孩子放学回来,冲进厨房,抓起一块 “不翻” 饼就咬,嘴里含糊不清地说:“爸,这饼真脆!汤也好喝!” 说着就端起碗,喝得呼呼响。
老婆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,又看看我,眼角笑出了褶,伸手帮我擦了擦脸上的面粉:“咱下周就去市场占个摊位,肯定能卖火!”
现在我每天早上五点起来预制食材,老婆负责切配,晚上我们一起打包调料,孩子在旁边写作业,时不时帮我们递个袋子。看着桌上码得整整齐齐的鸭坯、浆水、不翻饼,我知道,虽然之前玉米霉了,但凭着这 4 款配方,凭着我和老婆一起干的劲儿,咱的小日子肯定能越来越红火 —— 毕竟,这都是用 66000 块、跑遍河南换来的真本事,更是咱两口子想好好过日子的心意。昨天去市场看了摊位,就在菜市场门口,人流量大,老婆说:“等赚了钱,先给孩子买个新书包,再给你换辆新摩托。” 我笑着点头,心里暖烘烘的:这日子,有盼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