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店卖水果1年狂揽2500+万,小红书又出现了一门赚钱的好生意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0 10:42  浏览量:4

作者 | 张帆

编辑 | 陈维贤

设计 | 蝶哥

很多人不知道到,曾经不起眼的水果、菌菇、蔬菜等农副产品正在成为小红书商家赚钱的“财富密码”。

以水果为例,第三方数据显示,过去 12 个月(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8 月),小红书美食类笔记带货榜 Top 100 中,水果商品数量大约占四分之一。

如果把范围缩小到 Top 10 的爆品,水果的集中度更高,每月销量前十,水果最低能占两席,最高能拿下 7 个席位。

在小红书卖水果等农副产品真的赚钱吗?

运营社观察发现,宏观数据背后确实很多商家靠农副产品赚得盆满钵满。比如云南的菌菇商家 @彩云之珍,2024 年在小红书凭借新鲜菌菇等产品一年狂揽 1000+ 万元;四川的乡村水果商家 @洋洋乡村生活 靠葡萄、蓝莓等水果在小红书累计收获 130+ 万个订单,年销售额超 2500 万元;上海的 @特冒头有机农场 则把蔬菜卖出高客单价,20+ 元/斤 的番茄、10 元/斤 的蜜薯 热销 100+ 万元……

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,农副产品赛道正在小红书大放异彩。

这些商家为何能在小红书热销?她们凭什么将水果、蔬菜在小红书卖出好价格?

01

“我在小红书卖菌菇,单品猛销 1000 万元”

你会通过电商渠道购买水果、菌菇、蔬菜等农副产品吗?

最近运营社发现,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开始用小红书采购生鲜类商品了,她们捧红了一大批商家。

@彩云之珍 一家在小红书卖菌菇类产品的商家,与大部分电商菌菇店铺主要售卖干菌不同,她们家主攻云南新鲜菌子,消费者可以买到鸡枞菌、牛肝菌、鹿茸菇等产品。

就这么一家看似普通的菌菇店铺,在小红书却非常受欢迎。她们家售价 128 元的“七彩鲜菇”组合,卖出了 8.4 万单,单链接销售额超 1000 万元,是典型的千万级爆品。

类似的热门单品在她们店铺不是个例,数据显示,在小红书开店两年多以来,她们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,累计销量超 18 万单。

这个千万级店铺是如何诞生的呢?

彩云之珍的主理人叶绍敏是一位来自云南的菌菇商家二代,她的婆家经营菌子生意近 30 年,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有多家实体店,是当地线下的拔尖商户。不过她们过往的经营模式很传统,只做线下生意,每天都只能“开店等客来”。

叶绍敏看着家里优质的菌子资源、自有工厂,却只能帮别人做生产加工,心里总觉得可惜:“这么好的东西,为什么不推到线上让更多人知道?”

恰好她本身是小红书深度用户,喜欢在平台分享生活,也认可小红书的调性,便决定试着把家里的菌子搬到小红书上,开启了线上创业之路。

02

猛销130+万单,

第一批在小红书卖农副产品的商家赚翻了

事实上,不只菌菇产品在小红书走俏,以水果、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正在小红书全面开花。

@洋洋乡村生活 是小红书上最受欢迎的水果店之一,截至目前店铺总订单量超 130 万单。

这个“顶流”店铺由一对夫妻档主理人经营,她们最初只是将家乡附近生产的水果发到小红书上售卖,随着经营生意的过程,积累了近 10 万粉丝。水果的经营范围也逐渐变得丰富,从广东的荔枝、云南的苹果、四川的石榴到山东的水蜜桃,她们慢慢成为了小红书上用户信赖的“水果选品官”。

很多粉丝甚至对 @洋洋乡村生活 产生了高度信赖,在店铺内持续复购了 20~30次,推动店铺内的很多产品成为爆款,比如蓝莓热销 30+ 万单,番茄售出 20+ 万单。

洋洋乡村生活 也因此成为 2024 年唯一入选“小红书百大商家”的水果店,相关上榜理由显示,她们不做直播仅靠笔记带货一年的销售额超 2500 万元。

类似@洋洋乡村生活、@彩云之珍 这样在小红书靠某一类农副产品实现业绩“狂飙”的商家越来越多了。

比如 @阿莹麦茶 ,来自药乡毫州,2024 年决定辞职回乡创业。从 2000 粉丝在小红书开始直播,她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养生需求上架茶品组合,新店开张仅半年,GMV 就达到 1700 万元。

再比如 @特冒头有机农场 最初在小红书发笔记的目的是单纯记录番茄种植过程,却意外受到很多“同好”的欢迎,账号一个星期从零做到万粉。前端数据显示,她们的农副产品在小红书非常受欢迎,均价 20+ 元/斤的番茄卖出 1.3 万单,59 元 5 斤的红薯销量超 1 万单……

据运营社观察,小红书上很多表现突出的农副产品商家,较其它平台的同类目商家有一些明显区别:

1、客单价整体较高,利润空间更可观;

2、粉丝受众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,包括都市白领、精致妈妈等群体;

3、商家普遍更在意服务质量和客诉,比如上述提到的水果、野生菌商家均承诺采用顺丰发货,给予用户更好的配送体验。

03

年销2500+万元,

农副产品在小红书应该怎么卖?

仔细拆解上述商家的成长路径会发现,他们能在小红书站稳脚跟,并非单纯依赖 “产品好”,而是踩中了平台特有的流量逻辑与用户需求。这些可复制的策略,或许能为想入局的商家提供参考。

1)产品设计贴合 “精致需求”,跳出低价内卷

小红书农副产品的高客单价,并非商家盲目定价,而是精准匹配了平台用户 “为品质和体验付费” 的精致需求。这些商家的产品设计,往往藏着一些小心思。

①通过“组合化”提升价值感。

@彩云之珍 旗下的“七彩鲜菌组合”就是典型代表,她们发现小红书用户在购买菌子时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,于是就推出“七彩鲜菌组合”,把牛肝菌、鸡枞菌等多种菌子搭配成礼盒,既解决了用户“不知道买哪种”的选择困难,又通过单买一种菌子就要几十元,组合装反而可以一次性尝鲜多种菌子的价格对比,让 128 元的单价显得“有性价比”。

最终,这款产品成为她们店铺最受欢迎的爆款,单品累计销售额达 1075 万元。

②“差异化定位” 避开同质化。

电商市场上,最常见的菌子往往是经过加工的干菌,@彩云之珍 则主攻新鲜菌子,强调“新鲜菌子更原汁原味”,与常见商品进行差异化定位。

类似的思路 @特冒头有机农场 也在用,番茄是菜场里最常见的蔬菜之一,一般一斤的售价在 3~5 元之间,番茄在小红书如何卖出高价呢?

他们的思路是聚焦 “有机” 和 “口感”,笔记中强调“自然成熟、沙瓤多汁,适合生吃”,精准吸引追求健康饮食的都市白领,让 20 多元一斤的番茄也能实现热销。

③提升服务细节,让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体验买单。

运营社还发现,几乎所有能在小红书把农副产品卖出好价格的商家都会将“物流和售后”当成核心竞争力。

比如 @彩云之珍 承诺所有鲜菌都是当日采摘,并用丰顺空运发货,强调“今天发明天到”,并在商品中附赠“菌子烹饪指南”,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出美食。

@洋洋乡村生活 同样非常在乎客户的售后体验,在顺丰发货保证物流速度的基础上,针对水果易损等问题,强调 “坏果秒赔”,为售后做兜底。

在运营社看来,这些看似“无关痛痒”的细节,其实往往能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,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用户对“配送慢、售后麻烦” 的容忍度极低,优质服务能快速建立口碑。

2)“场景化内容” 做种草,激发消费者购买欲

不同于传统电商 “卖货式” 的生硬推销,小红书农副产品商家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将产品融入具体生活场景,用内容建立信任,再靠信任撬动高客单。

以 @彩云之珍 举例,她们生意爆单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。2023 年 6 月,彩云之珍正式在小红书开业,她们最初也和许多其它商家一样表现平平,每天的订单只有 10~20 单。

转折点发生在同年 7 月中旬,云南的新鲜菌子上市后,她随手发了一篇笔记,没想到这篇“简单”的笔记却在一周后突然爆火,累计收获了 2000+ 个点赞和 1000+ 个收藏,后台私信和订单量激增,她们店铺的日订单突破 100 单,较之前增长了近 10 倍。

这篇笔记没有复杂的文案和构图,只是呈现了菌子汤新鲜出炉的真实场景,刚好击中了消费者“想买新鲜菌子及想品尝新鲜菌子味道”的痛点,从而达到种草的效果。

再比如 @特冒头有机农场 以“种植日记”“农场主日记”等话题为主题,通过小红书笔记记录了番茄种植、成熟、采摘的全过程,意外收获大量关注,账号一个星期从零做到万粉。

这些内容既展现了产品(番茄)有机的真实性,又让消费者产生“看着番茄长大”的情感链接,后续购买更像“支持自己关注的农村朋友”,而非单纯消费,也就是近年经常被提及的“情绪价值”。

3)与顾客交朋友,让用户从 “买一次” 到 “买 N 次”

对很多商家而言,要想生意能够持续盈利,就不能将小红书的流量视为“一次性买卖”,而是应该通过精细化的运营,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资产,实现长期复购。

像 @彩云之珍 就在小红书创建了一批 500 人组成的粉丝群,她不仅会在群里发布产品上新信息和开播提醒,同时还会发布一些如何烹饪菌子的技巧、鼓励用户晒厨艺,再叠加红包、抽奖等激励,目的是将新客留在社群,让用户从“买一次”升级为“买N次”的复购型用户。

@洋洋乡村生活 同样也会通过社群、售后等形式提高用户的复购率,不过其主理人认为,优化产品质量和用户消费体验是推动用户复购的核心因素。所以她们店铺的复购率很高,很多用户会反复购买二三十次水果,一度创下行业“断层式领先”的复购率。

04

结语

从@洋洋乡村生活到@彩云之珍,随着一个又一个成功商家的涌现,运营社判断,在小红书卖农副产品会逐渐发展成一个稳定增长的赛道。

原因有二,一方面小红书的白领用户们对中高端水果、蔬菜等农副产品有稳定需求,她们愿意为高品质、好服务买单,从而衍生出一个区别去其它生鲜电商渠道的中高端市场。另一方面,商家在小红书通过视频、图文、直播等内容形式更容易传递产品和品牌背后的故事,把农副产品卖出好价格。

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商家入局,这条赛道的竞争正在加剧。商家能否找到赚到钱,最终还是要比拼选品、内容和服务。

最后,你看好这条新出现的细分赛道吗?

更多运营干货

「品牌对话」| 诺特兰德 | 鸭鸭 |NOWWA 挪瓦咖啡 | 霸王茶姬 | 立白 | 全棉时代 | 花加 | 熊猫不走 | 唐久便利店 | 笑果文化 | 天虹 | 萨福 | 樊登读书 | 首尔丽格 | 水獭吨吨 | 全聚德 | Lemonbox | 蕉下 | 巡物社

「品牌观察」 | pidan | 名创优品 | 锅圈食汇 | 貂艺 | 库迪咖啡 | tea'stone| 达美乐 | 书亦烧仙草 | 蔚来 | 海底捞 | 茶颜悦色 | 瑞幸 | 亚朵酒店

「平台运营」微信 | 视频号 | 企业微信 | 抖音 | 快手 | 小红书 | 淘宝 | 支付宝 | B站 | 拼多多

「运营方法论」产品营销 | 内容方法论 | 投放营销 | 用户运营 | 店铺经营 | 直播电商 | 私域运营 | 出海运营 | AIG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