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元以下,买不到真的羽绒服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8 16:32  浏览量:1

双十一临近,抽象新闻层出不穷。

天猫团队最近集体到灵隐寺烧香,祈求双十一前尽快降温,好让今年购物街多冲一冲销量。

而灵隐寺也果然不负众望,前脚刚拜完,后脚没几天就全国大降温,给双十一来了个 开门“冻” 。

但正当全国人民开始备冬的时候,有人跳出来了。

说 “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”,真的假的?

近日,“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”的上了热搜。

一店主在直播中信誓旦旦说出这个定论,并声称这个价位买的都是“飞丝”而非真羽绒,让不少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心里一凉。

价格,真的能成为判断羽绒服真伪的“金标准”吗?低价羽绒服就意味着劣质吗?

对前两年冬天仍有记忆的读者,应该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羽绒服涨价风波。

在2023年,国产羽绒服头部品牌波司登、高梵产品均价就已突破千元大关,销量前十羽绒服品牌均价则统统达到800元以上。

羽绒服高价这一现象在去年也并未得到缓解,在羽绒原料大涨价的背景下,变本加厉继续上涨。

众所周知价格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,好比自从上个猪周期后至今依然没有便宜排骨一样,今年的羽绒服市场价格依然美丽。

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羽绒服销售季尚未来到,但原料价格今年却始终呈现上涨态势从未下跌,因此部分研究认为今年羽绒服均价将依旧维持在 660元以上。

所以 “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”是真的了?

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,至少绝对买不到“好”羽绒服。

简单计算下成本:一件 90%白鸭绒 填充的合格羽绒服,仅高品质羽绒的价格就逼近 200元 。

这还仅仅是原料价格,未计入 面料、加工、物流、营销 等环节成本,最终在销售端是无论如何都很难把价格压到300元以内。

想要达到这个价格,那么剩下的手段也只能是在成本上下功夫。

比如使用 飞丝( 从羽毛上脱落的短纤维) 、 碎毛片 ,或者 降低含绒量、混合不同等级羽绒 之类方法,才能将价格压平。

300元这个价格不一定准,但羽绒服越便宜越没好货是肯定的。

羽绒服涨价让消费者难受,但从厂家的角度来看,这却又有点不得已而为之。

千元内羽绒服始终是各品牌们角力厮杀的主战场,除了鸭鸭、雅鹿等专业羽绒服品牌外,也挤满了各类服饰领域的跨界选手。

高度“内卷”之下,羽绒服品牌们利润自然就很难好看。

例如近两年以“波司登平替”名号崛起的 坦博尔 ,前不久发布的招股书中便披露了财务状况。

虽然去年收入13.02亿,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%。 但盈利能力并未同步上升,反而不增反降。

招股书显示,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,坦博尔分别实现收入7.32亿元、10.21亿元、13.02亿元和6.58亿元,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.86亿元、1.39亿元、1.07亿元和0.36亿元。

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,坦博尔的净利润率从11.7%下降到了约5.5%。

这似乎见证了一条路—— 平价羽绒服内卷是“增收不增利”。

反而是近两年频繁被说 “忘本” 的波司登,在将全线产品提价30%-40%左右、并把千元下羽绒服线砍到不足两成后,实现了利润新高。

根据新披露的2024/25财年报告显示,波司登 营收259.02亿元 ,同比 增长11.58% ;净利润 35.14亿元 ,同比 增长14.31%。

当然这也有其中的道理,羽绒服虽然是服装品,但功能属性还是更强。

毕竟没有人会坚持每年都换新羽绒服,消费周期极长。

因此高端化,某种意义上反而可能是更合理的选项。

当然对消费者来说就一点都不合理了,凭什么要为了你的利润率掏我的钱包?

但冬天又不能不过,作为某种“刚需”大家也只好继续忍受羽绒服品牌们继续“做”下去。

失之东隅收之桑榆。

消费支出多了,收入不涨当然也不行。